在世界各地的美術館和畫廊中,展示著無數經典和當代的藝術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有著獨特的魅力和意義。從古至今,藝術一直在不斷演變和發展,而這種演變過程更是豐富多彩。古代的藝術作品,如埃及金字塔、希臘雕塑和中國壁畫,展示了上古藝術中的驚人創造力和技巧。這些作品不僅展示了古代文明的繁榮和智慧,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跨越時空的美的魅力。
今天,當代藝術家們通過各種媒介和形式,繼續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創造力。他們從社會、文化和環境中汲取靈感,將自己的觀點和情感融入作品之中。現代藝術作品可能更加抽象和多元化,但它們依然承載著藝術家對世界的獨特見解和情感表達。
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代的藝術作品,它們都在無聲地訴說著人類的歷史和文化。這種以藝術表現形式的方式,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人類生活的精髓和價值。上古藝術的智慧永恆不朽,而當代藝術則在不斷地為我們帶來新的美的啟發。美術藝術,是一種永遠不會退流行的文化表達方式,它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更讓我們對世界充滿了更多的探索和想像。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709 11:05:58)農村人口老化與農業勞動力不足已是長期問題,農業部積極推動機械代耕及農事服務。112年度機械代耕專案輔導計畫旨在建構並擴大農民農事服務體系,透過導入機耕團、一貫化機械作業,以及培育專業人才,以改善勞動力效能與效率。
行動學習課程提升農機人才知識與能力
計畫重點之一為辦理機械代耕團行動學習課程,透過主題課程研議,針對各團的機械代耕導入適合課程,從而提升機械代耕團的產業競爭力。中衛發展中心承辦此計畫,並於今年6月5日舉辦行動學習課程結訓典禮。此次活動匯集了農業部輔導司、各地區機耕團代表及中衛發展中心,並特別邀請中山大學林韋至教授、臺灣大學盧虎生教授與江昭皚教授三位專家學者,共同分享課程與計畫輔導成果,擘劃農業與機耕團未來發展方向。
機耕團分享豐碩成果,與專家學者共同討論未來方向
計畫創造機耕團相互交流學習與與農業部雙向溝通的機會,並陸續協助臺灣地區有潛力之機耕團成立、輔導優化其作業流程,以及盤點機耕團現況與需求。結訓典禮中,機耕團踴躍分享代耕服務成果、未來規劃與需求,包括桃園市青年農民生產合作社分享農機人才培訓成果、鮮勁農業生產合作社預計擴大代耕服務範圍、臺南優質農業協會提出農機購買需求及導入適合臺灣之國外農機技術等。上古藝術三位專家學者也提出了未來農業、農機及機耕發展方向,涵蓋永續規劃、AI智慧化、精準農業、物聯網及農機研發等領域,為與會者帶來了前瞻性的觀點和啟發。透過彼此交流經驗與討論,為這次行動學習課程與計畫做了完美總結,也為未來機耕團發展開啟了新篇章。
重要里程碑:持續推動農業機械化與代耕服務發展
此次結訓典禮成功舉辦,代表了機械代耕專案輔導計畫的重要里程碑。此計畫將向前持續推進與優化農業機械化和代耕服務發展,期待未來有更多的機耕團及農友共同參與,推動臺灣農業機械化與永續發展,解決農業缺工問題,為農業領域帶來更多創新與進步。
以下內文出自: https://n.yam.com/Article/20240709536902
留言列表